當前位置:叛逆孩子學校>叛逆孩子教育學校收費及賞識教育課程詳解
一、賞識教育:
當我們談及賞識教育時,我倍感欣慰。最近,我深受鋒華老師分享的啟發,他提到了關于水結晶的照片和水的實驗,以及臺灣作家林清玄對花草的贊美。這些事例都是我曾在群里分享過的,它們的價值得到了大家的認可,讓我倍感開心。
這些事例對賞識教育而言,無疑是正面的典范。成功的賞識教育背后,存在一個至關重要的前提。

這個前提就是你所表達的語言,是你內心意識形態的反映。在賞識教育中,真誠的贊美和鼓勵必須發自內心,毫無虛假。
江本勝博士在《水知道答案》一書中,通過實驗研究向我們展示了水的神奇之處。同一個地點的水源,對著它們說同一句話,由于說話者的意識、心情、態度的差異,水的結晶也會有所不同。
對于賞識教育而言,如果我們僅僅停留在口頭上贊美和夸獎,而不去深入了解孩子的真實需求和表現,那么這種教育就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例如,有些父母盲目地實施賞識教育,無論孩子做什么都給予夸獎,如“你真棒”、“你太厲害了”。如果贊美總是流于形式,不走心,孩子并不會因此變得更好,反而可能引發各種問題。
對于年齡較小的孩子,他們可能不會深入分析你的話的含義,只會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和接受。如果你沒有具體地告訴他們哪里做得好、哪里需要改進,只是空洞地夸獎,他們可能會驕傲自滿,無法接受挫折。
而對于青春期的孩子,他們非常敏感,能夠洞察你話語背后的真實意圖。空洞的贊美可能會讓他們反感,甚至覺得受到傷害。我們的賞識教育必須考驗教育者的真誠度,贊美必須基于孩子的實際行為,發現他們的閃光點,給予真誠的贊美。

二、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對孩子來說同樣重要。它能激發孩子的潛能,提高挫折商數,讓孩子有勇氣面對困難,有毅力戰勝困難,從而實現目標。這種教育的有效性取決于父母對挫折教育的正確理解及操作。
父母應以溫和的方式提醒孩子時間,而不是催促、啰嗦或生氣。這是正確的操作方式,因為其他的事情都應該由孩子自己負責處理。行為導致結果,例如晚起會導致沒有時間吃早餐和遲到。饑餓和遲到都是自然的挫折,孩子應該承受自然后果。經歷過這樣的挫折,孩子才會明白起床、預留時間吃早餐、上學以及面對老師的批評都是他自己的責任。
許多父母擔心孩子遭受自然挫折,會盡力幫助他們避免這些挫折。讓我們看看一個常見的場景:孩子早上不愿意起床,父母不斷催促,最后可能把孩子從被窩里拽出來,一邊幫忙穿衣,一邊抱怨。孩子可能因此感到煩躁,動作更慢,最終匆忙出門,沒有時間吃早餐。父母可能會以開賽車的速度送孩子去學校,直到看著孩子走進校園才松了一口氣。
這個場景在很多家庭中都上演過。當孩子面臨不愿意起床、沒時間吃早餐、會遲到等問題時,最著急的往往是父母。這背后的邏輯是父母害怕失去控制。他們心里預先設定好孩子應該按照他們的期望行事,一旦孩子不配合,父母就會感到失控,為了維護自己的面子和控制感,他們可能會極力阻止孩子面對自然挫折。

雖然有些父母會辯稱自己是為了孩子好,但他們可能沒有真正理解挫折教育的重要性。他們可能熱衷于制造人為的挫折教育,這實際上源于對挫折教育的理解偏差。人為挫折教育雖然可能暫時消除了父母的恐懼和失控感,但對孩子來說卻可能造成極大的傷害。
例如,一些媽媽在孩子剛出生的時候,會按照固定的時間表喂奶、哭泣免疫訓練等方式來訓練孩子。這種人為的挫折教育可能會讓孩子感到無助和絕望。精神分析有一句名言:“無回應之地,既是絕境。”缺乏情感回應的環境對孩子來說可能是無法承受的。
重慶賞識教育學校是一家專門處理青少年問題的機構,對18歲以下的青少年進行心理輔導和行為矯正,幫助他們走出困境。該校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質量高,環境優良,對未成年問題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有積極影響。通過正確的引導和幫助,孩子們可以更好地面對挫折,學會自我成長和承擔責任。
父母應該理解并實踐正確的教育理念,讓孩子面對自然的挫折并從中成長。過分的干預和保護可能會讓孩子失去自我成長的機會,而正確的引導和鼓勵則可以幫助他們成為獨立自信的人。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賞識教育與挫折教育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們相輔相成,共同助力孩子們走向成功。讓我們深入理解這兩種教育方法,以及如何結合實際情況進行靈活應用。
賞識教育是一種正面激勵的教育方式,它通過表揚、鼓勵和肯定學生的優點、成就和努力,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在這種教育方式的熏陶下,學生們更加樂于參與學習,積極面對挑戰,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

而挫折教育則是一種讓孩子們面對困難、失敗和挫折的教育方式。它讓孩子們從實踐中汲取經驗,鍛煉應對挑戰和困難的能力,培養堅持不懈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它讓孩子們明白失敗和挫折是成長的機會,鼓勵孩子們積極面對困難,并從中吸取經驗教訓。
在2025年的教育舞臺上,這兩種教育方式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對于不同個性的學生,它們都能發揮獨特的作用。當學生們取得成績、展現努力時,賞識教育能夠進一步激發其自信和積極性;而當他們面臨困境、遭遇挫折時,挫折教育則能助其鍛煉意志、培養逆境應對的能力。
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教師和家長應該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靈活運用這兩種教育方式。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適應每個學生的成長需求,提供個性化的支持和指導。讓學生在賞識教育中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和能力,在挫折教育中學會堅韌和成長。
最終,教育的目標應該是培養出既有自信、積極面對挑戰的學生,又能堅韌不拔、適應多變環境的人才。讓我們共同致力于教育事業,為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創造更多的機會和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