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叛逆孩子學校>抖音時代的叛逆校園:探索學校教育的新挑戰與應對方法
2020年7月7日,豫章書院案件迎來最終宣判,相關責任人因非法拘禁罪被判有期徒刑。這一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有人欣慰于正義的實現,也有人擔憂特訓學校的問題仍存。對于曾被拘禁的孩子來說,這是一段無法忘懷的陰影。那么,豫章書院是否真的是特訓學校消亡的象征呢?
2022年2月17日,一位家長通過抖音尋找曾經從湘陰藝素體技輔導中心畢業的學生。多位親歷者聯合勸阻這位家長,最終在2月25日將孩子接出。這個輔導中心號稱“矯正問題少年”,卻頻頻曝出輔導、強制矯正等,讓人不禁想起豫章書院和楊永信臨沂網戒中心。
湘陰藝素體技輔導中心是以“矯正問題少年”為名的特訓學校之一。它們全國范圍內招生,宣稱采用素質教育方法,但實際上卻充斥著輔導、強制矯正等不合理手段。教官會聲稱自己來自網監局,將學生強制帶上車,帶到校區接受所謂的“教育”。
在這些特訓學校里,學生面臨的是無盡的痛苦。他們的通訊設備被沒收,無法與外界聯系。前三個月只能通過書信與家里溝通,而且信件內容要經過心理老師的審查。從第四個月開始,學生才可以使用心理老師的手機與家人通話,期間還要接受心理老師的監督,確保不透露學校的真實情況。
豫章書院的判決無疑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但特訓學校是否真的已經消亡,仍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盡管一些學校被并受到打擊,但不排除仍有一些類似的機構在暗處運營。對于家長和孩子來說,仍需保持警惕,避免再次陷入類似的困境。
在這些被強行帶入學校的學生面前,他們所期待的正規教育、素質教育似乎變得遙不可及。他們面臨的,卻是一系列殘酷而無端的教育方式,被束縛在湘學教育集團的校區內,這些校區往往選址在人煙稀少的村落。
學生們試圖逃離這種環境,然而他們的一切通訊設備都被沒收,無法與外界取得聯系。即使被當地村民發現行蹤,他們也面臨著學校的嚴懲,甚至可能因此失去逃脫的機會。這種封閉式的教育環境,讓學生們陷入了深深的困境。
在前三個月,學生們只能通過書信的形式與家中溝通,每月一封。而這些信件的內容需要經過心理老師的嚴格篩查,確保沒有任何對學校不利的言論。在這種環境下,學生們不得不向家長傳遞諸如“教官老師對我很好,我在里面表現很好”這樣的信息。

從第四個月開始,這些學生們才有機會使用心理老師的手機與家人進行電話聯系。在通話過程中,心理老師會在旁邊監督,確保學生們的言辭不會透露出對學校的不滿或批評。這樣的監督,無疑增加了學生們的心理壓力,使他們無法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情感。
在這種教育模式下,學生們的心理和自由都受到了嚴重的壓迫。他們被強制接受一種非正規的教育方式,承受著輔導和心理壓力。他們的通訊自由被限制,無法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想法。這種教育模式的問題和弊端,值得我們深入反思和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