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叛逆孩子學校>戒網癮學校背后的秘密:揭示女生經歷的黑暗故事
目錄:
一、從戒網癮學校出來的孩子是怎樣的
從戒網癮學校出來的孩子,其變化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學校的正規程度、個人在學校的經歷以及家庭的支持等。

1. 從正規戒網癮學校出來的孩子
正規戒網癮學校注重孩子的心理和行為疏導,以及家庭關系的調整。在這樣的學校,孩子們會接受專業的心理輔導、行為矯正以及生活習慣的培養。出來的孩子通常會變得更加懂事,更加珍惜家庭和父母的不易,也更加懂得如何與他人保持良好的關系。他們可能會繼續升學,考高中、大學,或者通過學校參加當兵等活動。有些孩子還會學習到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嚴謹的做事態度。
2. 從非正規戒網癮學校出來的孩子
非正規戒網癮學校可能存在管理混亂、缺乏專業心理疏導等問題。在這樣的學校,孩子們可能會受到不良對待,導致他們的性格變得更加暴戾。原本就不尊重父母、有不良行為習慣的孩子們,在這些學校可能會變得更加嚴重。他們可能會憎恨父母、打罵父母,甚至做出報復父母的行為。
二、關于戒網癮學校的真實情況

戒網癮學校并非都是負面的,但確實存在一些問題和風險。家長在選擇這類學校時需要謹慎。一些學校可能存在過度輔導、缺乏專業心理疏導等問題,容易導致孩子的心理受到創傷。而正規的戒網癮學校則會注重孩子的心理和行為疏導,以及家庭關系的調整。
三、一個真實的案例:17歲女孩在戒網癮學校的經歷
周林馨是一個17歲的女孩,被父母送到了一所文武學校。這所學校的門口印著“央視5次專訪”和“戒除網癮示范基地”。在這所學校里,周林馨卻遭受了教練的羞辱和暴力對待。她親眼目睹了教練對同學的無端輔導和對另一個同學的暴力行為。她還感受到了學校里的性暴力氛圍。這個經歷讓周林馨深受傷害,也對這所學校和戒網癮產生了深深的疑慮和恐懼。這個故事警示我們,在選擇戒網癮學校時需要有更高的警惕性和謹慎態度。也需要加強對這類學校的監管和規范管理以確保孩子的權益和安全。此外還需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加強家庭教育引導孩子健康成長。避免類似再次發生保護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權益安全刻不容緩。在探究周林馨的故事時,我們看到了一個堅韌且富有同情心的年輕女孩,面對校園內外的多重挑戰,她展現出令人欽佩的勇氣和決心。
周林馨是一位天生的保護者,她在學校里的行為彰顯了這一點。當有男生欺負女生時,她會挺身而出維護正義。每當因為女兒間的沖突被叫到校方,她的父親都會給予她鼓勵和支持,這不僅給了她力量,也讓她知道尋求幫助的重要性。這種經歷讓她變得更加堅定和勇敢。
當班主任遭受攻擊并指責是周林馨背后的陰謀時,她的生活陷入了困境。學校因此勒令她退學。面對這樣的困境,周林馨的父母決定將她送到一個全新的環境中去,那里既教授文化課,又傳授武術技巧。這就是他們在網頁上看到的一所文武學校。

這所位于四川省綿陽市的文武學校正處于繁榮時期。學校因其獨特的“戒網癮”項目而吸引了大量學生。校園里大致有四類學生:優秀弟子、叛逆少年、沉迷網絡的學子以及年幼無知的孩子。周林馨屬于第二類學生,她對這個新環境的第一印象是偷盜現象嚴重。盡管文武學校宣稱文化和武學并重,但實際情況卻是文化課老師經常缺課,而武學課程則較為嚴格。
在這里,周林馨目睹了兩種懲罰方式:棒打和吊打。這兩種懲罰方式讓她第一次感受到了恐懼。特別是凌晨時分,教練們的突然檢查以及發現違禁物品后的懲罰,都讓周林馨在夜里被驚醒。除此之外,更難堪的是精神羞辱,這是比肉體懲罰更讓學生感到痛苦的方式。在這所文武學校中,許多學生因對性的朦朧渴望而冒險違紀。
盡管面臨種種困難與挑戰,但周林馨依然保持著堅韌不拔的精神。她逐漸適應了這個環境,并從中汲取力量。她學會了如何在逆境中保持堅強和自信,如何在困難面前保持冷靜和理智。她的故事激勵著我們勇往直前,不畏艱難困苦。無論遇到什么挑戰,我們都要相信自己的力量和勇氣,堅定地走自己的路。在教練的眼中,孩子們的沖動似乎被當作了成人世界的笑話。一次,一對情侶在校園隱秘處親昵的行為被舉報,教練在公開場合懲罰了他們,言語中充滿了嘲諷和不尊重。他的話語通過音響傳遍校園每一個角落,給全校的學生帶來了極大的震撼。
在這所學校里,等級分明,學生間的矛盾和爭斗頻繁。一個新來的學生周林馨,由于缺乏安全感,選擇了一個在文武學校中地位較高的“大哥”作為男朋友。盡管她對這個“大哥”并無太多感情,但她需要一個依靠。這段關系并沒有按照她的預期發展。
不久后,周林馨的男友開始對她產生不當的想法,但她堅守自己的底線,沒有同意。一次,因為小事引起爭執,對方的行為升級到了暴力。盡管周林馨希望事情就此平息,但對方的反抗讓她意識到了局勢的嚴重性。為了自保,她不得不采取行動,利用智慧和計謀應對這場沖突。她通過偷聽、觀察等方式獲取關鍵信息,最終成功地懲罰了對方。在這個過程中,她展現出了堅韌和智慧的一面。

這場沖突并沒有結束。總教練利用這個機會對學生進行諷刺和打壓。面對這種情況,周林馨和她的朋友們不得不繼續應對來自對方的威脅和挑釁。整個引發了更廣泛的校園風波。奧運會期間,盡管全校都在關注這一盛事,但總教練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維護學校的紀律和規矩上。他的做法和態度反映了他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式。在這個特定的歷史時期背景下,這個故事揭示了學生、教練和社會之間的復雜關系以及價值觀的沖突。這一切都反映了教育領域中的種種問題與挑戰以及成長中的困境和困惑。這個故事讓我們深入思考如何在尊重個體差異的同時培養年輕一代的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它也提醒我們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和校園暴力問題的重要性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緊迫性。在奧運會的熱烈氛圍中,周林馨獲得了一次尋求外部援助的機會。她巧妙地利用晨跑的時間,私下與校外人士建立聯系,希望能為團隊爭取更多的支持。男友與她秘密會面,并制定了周密的計劃。他們將朋友的名字、聯系方式和見面地點寫在紙條上,由周林馨暗中傳遞。經過幾天的努力,已有不少人主動表示愿意伸出援手。在一個緊張的下午,事情突然失控。胡海梁不滿聚集的人數過多,擔憂這一行動會被學校發現。他焦急地催促大家分散行動,但周林馨的男友卻提出要進行一場較量。隨著圍觀者越來越多,胡海梁決定帶著自己的人先行撤退。隨后,周林馨也迅速散場。不久之后,學校對此事展開調查。在一次集會上,總教練公開點名讓參與策劃的學生上臺接受懲罰。周林馨作為領頭人之一被帶到了主席臺。她被吊在空中,雙手完全離地,身體承受著巨大的痛苦和羞辱。在經歷了十五下的重擊后,她被扶回宿舍休養數日。這段經歷讓她深受打擊,自尊心受到嚴重損害,她對文武學校的信任也蕩然無存。在家中短暫休養后,她向母親表達了自己的想法——不想回到學校繼續學業了。她的母親不理解她的決定,認為她不知好歹并揚言將她送回文武學校待至二十歲。周林馨在家時感受到的壓力與限制愈發嚴重。一天晚上,她選擇了一種極端的方式來試圖引起父母的注意——割腕自殺。幸好父母及時趕到并救了她一命。事后父母反思并讓步了,替女兒收拾衣物并讓她離開了學校。這段經歷讓周林馨充滿了壓抑和憤怒,她偷偷在電腦主機上澆水發泄情緒。同時胡海梁離校后的情況也愈發糟糕,他的父母甚至給總教練送去錦旗表達感謝。然而胡海梁因無法接受自己受到輔導而離家出走這一切表明學生們的反抗心理源于在文武學校的暴力管教下產生的恐懼和不安情緒在現實中家長愿意用暴力換來孩子的表面順從實際上是在助長孩子的恐懼心理而非真正的教育之道因此家長和教育者應該反思和改進教育方式尊重孩子的個性和需求引導他們健康成長而非用暴力手段迫使孩子順從自己的意愿才是正確的教育之道。周林馨曾認為,胡海梁和他的父母關系無法修復,但她至少還能和父母保持聯系。
在家的日子里,周林馨度過了她的青少年時代。到了18歲,她開始跟隨父親四處奔波,參與業務。年僅20歲,她就已經能夠獨立負責一條主要的運輸路線。這一成就不僅僅得益于父親的人脈資源,更是因為她自身的鐵面無私,公事公辦,效率出眾。經歷了文武學校的“背叛”后,她很難再信任他人,于是與曾經的朋友們失去了聯系,現在身邊只有少數幾位知己。
她向父母坦誠了在文武學校的經歷,母親表示“當時也是出于對你的期望”,而父親則向她道歉。但她表示,“這不是道歉能解決的問題”。之后,無論父親如何彌補,她始終無法釋懷父母將她送入學校的事實。她從縣城搬到市區,每年僅與父母聯系一兩次。這件事也影響了她的睡眠質量,家樓下偶爾駛過的車輛都能輕易將她驚醒。
周林馨24歲那年懷孕,在家安心待產。這幾年,她的心態逐漸平和,那年夏天,她第一次靜心地坐在電視機前觀看奧運會的全程。
成為母親后,周林馨與其他父母閑聊時偶爾會談及文武學校。有些父母表示理解,認為“有些孩子需要經歷一些挫折才能成長”。也有一些父母除了使用輔導和獎勵之外,似乎只依賴這種通過暴力矯正孩子行為的學校來實現期望。

十年過去了,期間她在當地網站上提交了一份關于文武學校的舉報信。雖然收到了“謝謝監督”的回復,但之后卻再無進展。最近,她在縣城的公交車上看到文武學校的廣告,廣告中宣傳該學校多次接受電視臺專訪,擁有最優秀的老師任教,并聲稱某副校長的光碟在全球范圍內發行……
令人難忘的是,2025年倫敦奧運會的開幕式上,周林馨正在跑夜車。凌晨四點,廣播中傳來主持人充滿激情的解說聲,這勾起了她在文武學校時的痛苦回憶。她嘗試調換頻道,但每個頻道都是同樣的內容,于是她只能關掉收音機。
本文根據當事人口述整理而成,文中人物均為化名。口述人:周林馨,作者:姚鉛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