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叛逆孩子學校>初中生叛逆厭學引導策略:解鎖教育之門,助力渡過難關
僅僅通過孩子完成課外作業的狀態,我們只能初步了解孩子對學習的態度。這遠遠不夠。家長應該抽出時間,與班主任進行深入交流,以了解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有針對性的問題往往能換來老師更真實客觀的信息。
家長應注意觀察孩子在家中的生活態度。有厭學情緒的青春期少年,往往在生活中表現出消極的態度,如晚上不愿睡覺,早晨不愿起床。他們常常沉迷于手機,當被要求放下手機時,可能會引發沖突。
當家長發現孩子在學習上表現不佳時,不應在學習過程中直接談及學習話題。而是應選擇適當的時機,如散步、看電影或共進晚餐時,與孩子輕松聊天,了解他們對學習的看法。假期時,可帶孩子出去旅游,以加強情感聯系,讓孩子在放松的環境中敞開心扉。

家長應幫助孩子分析初中學業的難點,理解他們目前的心理感受。要明確告訴孩子,初中各學科的學習并不難,難的是克服畏難情緒。畏難情緒往往源于不擅長做某事卻又必須去做。如數學學習,關鍵是要分析是思維方式還是學習方法的問題,然后針對性地進行突破。
當面對初中孩子的厭學情緒時,家長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應對:
1.消除學習困難:很多孩子厭學是因為學習量大且沒有良好學習方法。家長應幫助孩子找到學習上的不足,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
2.培養興趣與信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孩子參與感興趣的學習活動,體驗成功的樂趣。
3.培養自控能力:自控力對孩子完成學習任務、抑制厭學情緒至關重要。家長應幫助孩子培養自控力。
4.家長也需要不斷學習:掌握更多教育心理學知識和厭學解決方法。
厭學的孩子確實很多。厭學情情緒分為兩種情況:厭學情緒和厭學行為。絕大多數孩子只是存在厭學情緒,覺得上學很煩,不想寫作業等,但還是能正常上學。
研究發現,男生更容易產生厭學情緒。普通中學的學生相較于重點中學的學生更易產生厭學情緒。重點中學的學生由于重心更多放在學習上,可能較少表達情緒方面的問題。
針對孩子的厭學問題,家長應深入了解具體原因并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同時也要注意區分孩子是厭學還是恐人癥的表現以便更好地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中學生厭學情緒的深度探究
一、引言:厭學情緒的普遍性
研究數據顯示,中學生厭學情緒已成為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引起了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的廣泛關注。許多家長困惑地發現,孩子平時表現正常,卻突然產生了厭學情緒。
二、家長與孩子的溝通缺失

當家長嘗試與孩子溝通時,往往會發現孩子的厭學情緒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家長往往只關注孩子的外在表現,如是否按時上下學,而忽視孩子的真實心理活動。
三、厭學背后的“恐人”問題
有一部分厭學的孩子存在“恐人”的問題,即人際交往的困難。他們并不厭煩學習本身,在一對一輔導時也能快速進步。但進入學校或班級時,他們卻表現出強烈的社交焦慮,這表明孩子的內心恐懼人際交往。
四、拒絕上學的深層原因
1. 學習壓力過大

許多孩子因為進入學習成績優秀的班級或重點學校的重點班、實驗班而感到壓力巨大。在這些班級,有的孩子會出現學習跟不上、自我譴責和自責的情緒。如果沒有及時得到緩解,這些情緒會產生惡性循環,導致成績難以提升。
2. 成績不理想的心理打擊
當孩子在重要考試中成績不理想時,內心會受到較大打擊,產生厭學情緒。他們不知道該如何面對和解決學習上的壓力,也不知道努力學習的意義何在。
五、結語:理解孩子,關注心理健康
面對孩子的厭學情緒,家長和教師應從孩子的角度出發,理解他們的壓力和挑戰。除了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更應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幫助他們學會面對壓力、克服恐懼,重拾對學習的熱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