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叛逆孩子學校>初中生輟學的原因和對策(分析輟學的原因作文)
本文目錄
中小學生失學、輟學問題仍然是全社會十分關注的大問題,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貧窮是農村貧困地區中小學生失學、輟學的經濟原因;

社會轉型造成失業人口增加是城鎮中小學生失學、輟學的社會原因;
文化觀念的相對滯后是中小學生失學、輟學的思想原因;性別歧視是女童失學、輟學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應試教育使孩子學業負擔過重是中小學生失學、輟學的直接原因;社會環境缺氧足中小學生失學、輟學的環境因素。
近年來,隨著九年義務教育和兩免政策的實施,我校的學生按照市教育局所化的區域全部免試就近入學。學校辦學規模發生較大變化,育人環境得到明顯優化,學生數大幅度增多,盡管學校制定了控輟保學的具體措施,但學生轉學、輟學的現象仍然存在。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有:
一、社會原因

1、讀書無用論的影響。一方面學生成績差,升學無望,初中教育內容脫離現實生活,大批初中生畢業后轉化為不適用的剩余勞動力,學生就業無路、致富無門,讀書難以直接改變現實生活;另一方面,我校學生的家庭經濟條件比較差,許多家長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逼迫子女外出打工以增加收入,大量青少年也渴望外出打工掙錢,填補家用。
2、我國自實施大中專畢業生國家不包分配,雙向選擇、自主擇業的就業制度后,人們還不能適應。大多數家長認為:讀了中專和大學,出來后考試錄用名額很少,難以考取,最終還是沒工作,“畢業等于失業”,和沒讀一樣,而且投資又大,不如不讀。
二、家庭原因
1、家庭成員的文化程度和家庭教育價值觀的影響
(1)學生家長思想保守,觀念陳舊,法律意識淡薄。有的家長只顧眼前的經濟利益,讓孩子過早地參加勞動或外出打工,不積極主動地送子女人學。我校是回族聚居地區,家長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比較嚴重,很多家長不讓女孩子上完初中就出嫁,家長認為女孩學得好不如嫁得好。造成適齡女童中途流失,嚴重影響了義務教育的實施,輟學學生家長文化程度低、目光短淺,送子女上學只是為了識字,想法簡單、現實。子女如果學習成績不好,父母就讓其輟學,反正會識字、算數就夠了。

(2)父母離異、病故及一些單親家庭的子女,一般性格較內向、孤僻,不合群,加之學習成績又不佳,故選擇輟學。
(3)我校部分學習好的學生大量轉入我市其他中學,轉學現象嚴重存在。每學期開學都有大量學生轉出。
2、家庭經濟收入影響
(1)有些家庭思想觀念落后,存在一定數量的超生家庭,他們孩子較多,夫妻均無業,孩子學得再好也沒有讓其讀書的打算。
(2)即使一些家庭子女學習成績較好,升學有望,但家庭貧困。家庭認為政府對義務教育免費,供了初中,高中誰供?大學又誰供?早晚是供不起,初中生又大多數在13至16歲,已具備一定的從事低學歷職業的能力,于是輟學經商打工掙錢、念經或出嫁等現象大量存在。

三、學生自身原因
1、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一般家庭都意識到了知識的重要性,對教育都意識到了知識的重要性,對教育還是很支持的,但有些家庭只有兩個小孩或獨生子女,他們大多缺乏吃苦精神,懶惰,不安心學習,不能克服自然、家庭、社會等方面的影響,自己放棄學習。
2、初中學生大多處于13至16歲,他們正值青春發育期,生理和心理變化劇烈,個性突出,一般具有叛逆心理,在學校稍有壓力或同學關系不融洽就棄學。
四、學校方面的原因
1、我校自整合后兩個教學部距離較遠,尤其是****地處西郊,學生上學交通不便。

2、個別教師觀念未轉變,教學方式方法落后,不能對學生因材施教、對癥下藥,缺少關愛,致使部分學生學習積極性降低,導致厭學、逃學、棄學。
1.輟學字面意思是中途停止上學,指學生沒有完成規定學業發生的中途退學行為。
2.在中國農村存在相當數量的輟學現象,而因家庭困難無力支付學費則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在經濟發展較好的地區,包括城市和農村,輟學現象也十分嚴重。如有的學生學習跟不上的,自己產生厭學情緒而輟學;
另一方面,家長對學生的成績有了認識,認為孩子升學沒了希望,不如回家就業因而輟學。
從發生輟學的時間階段來看,不論是小學、初中、高中甚至大學都有相當程度的輟學現象發生。

3.引證解釋:
指中途停學。
鄒韜奮《萍蹤寄語》四四:“可是因為家境困難,雖免費而仍須自供膳宿,不得不輟學的很多。”沙汀《還鄉記》九:“他剛在小學畢業,就輟學了?!比~文玲《心香》:“從亞女出事后,他就輟學回家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