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叛逆孩子學校>叛逆期孩子堅持轉學怎么辦?引導與應對策略
青少年處在叛逆期又不愛讀書,該怎么辦?
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學習模式,大致可分為視覺型、聽覺型和體覺型。視覺型孩子喜歡閱讀、觀察,愛看照片;聽覺型孩子易受聲音影響,喜歡邊聽音樂邊學習;體覺型孩子則注意力較難集中。針對孩子的學習特點,家長可以調整教育方式,如通過觸摸、操作或角色扮演等方式,幫助孩子逐漸集中注意力,培養學習興趣。
孩子不想讀書的原因多種多樣,可能是父母的期望值過高,導致孩子喪失學習信心;也可能是學習動機的定向有偏差,過于功利化,未能體驗知識本身的快樂。學習方法不當,上課時容易分心等問題也不容忽視。了解這些原因,有助于家長有針對性地引導孩子。

青年期的孩子經歷叛逆期是正常現象。家長應耐心引導,幫助孩子度過這一階段。要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給孩子一個安靜的學習空間。盡量用溫和的語氣與孩子溝通,尊重孩子的意見,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關愛。關注孩子在學校的生活,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減少叛逆心理的產生。
面對孩子不想讀初三的情況,家長需細心了解原因。若孩子覺得學習無趣,可以引導他考慮其他出路,如技校或手藝學習。但也要告知其未來道路的艱辛。若是學校教育制度或習慣導致孩子厭學,家長可嘗試與孩子溝通,了解學校的教育環境,共同尋找解決方案。家長還可以借鑒一些教育專家的建議,尋求更有效的教育方法。
以駕校培訓為例,人們在駕校里總能以高度的學習熱情完成各階段的學習目標。這啟示我們,當面對孩子不愿讀書的情況時,可以借鑒類似的教育方法,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家長也要關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尊重孩子的選擇,幫助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路徑。通過共同努力,讓孩子度過叛逆期,重新找回學習的樂趣。反觀學校教育:為何學生易分心、厭學,而駕校學習卻如此高效?
我身為一名教師,近日參加了駕校培訓,體驗了一次不一樣的學習經歷。這次經歷讓我重新審視我們的學校教育,深入思考其中的差異與問題。
在駕校學習的過程中,我驚奇地發現,學員們的學習態度普遍非常認真,幾乎沒有人出現厭學情緒。而我所見的其他學員,也都非常專注,一旦遇到問題會立即提問,生怕錯過任何重要的內容。

與此相反,在我的課堂上,總有一些學生表現出不專注、開小差的現象,甚至有的厭學。這讓我深感困惑:同樣是教育,為何會出現這樣的差異?
在駕校,學員們的學習目標非常明確——學會開車。每個學員都清楚自己來這里的目的,因此即使更換教練或調整學習時間,他們依然能保持高度的專注和自覺。
反觀學校中的學生,許多人的學習目的并不明確。他們往往不清楚自己為什么要學,為了老師學,為了家長學。這種不明確的學習目的導致他們缺乏內在的學習動力,難以保持專注和自覺。
駕校的學習目標制定得非常具體,每個階段都有明確的任務和目標。這種明確的目標設定讓學員們能夠清晰地知道每個階段應該做什么,從而更加高效地學習和掌握技能。
相比之下,我們的課堂教學在目標設定上有時顯得過于籠統。一位老教師甚至認為語文課多上一節少上一節沒什么影響,這正是因為我們的課堂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

我們應該借鑒駕校的經驗,為我們的課堂設定更加具體的學習目標。這些目標應該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讓他們明白所學知識的實用性和價值。我們也應該鼓勵學生設定自己的小目標,讓他們在不斷達成目標的過程中找到學習的樂趣和動力。
有效的目標應該與學生的實際需求和生活緊密相連。例如,在教授描寫人物外貌的課文時,我們可以設定一個目標:讓學生運用所學技巧來描寫班上的同學。這樣的目標既有趣又實用,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
在設定目標時,我們應該注重引導學生思考:我為什么要學這個?這個知識在我的生活中有什么用處?當學生能夠將這些知識與自己的生活聯系起來時,他們就會更加積極地學習和探索。
通過對比駕校學習和學校教育的差異,我們不難發現:明確的學習目標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關鍵。我們應該借鑒駕校的經驗,為我們的課堂設定更加具體、實用的學習目標,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我們也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讓他們在面對學習時能夠保持高度的專注和自覺。讓學生握住課堂的方向盤:探索自主學習的新境界
學習,不再是盲目的行為,而是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賦予每堂課更多的目標和意義,能喚醒孩子們內心的學習熱情。當學習變得有意義,孩子們會感受到知識的力量,從而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

駕考培訓課上,學員大部分時間都在操作車輛,教練則坐在副駕駛位上,僅在必要時給予引導。這種教學模式讓我們看到,當學生主動參與,親自探索,他們的學習效果會大大提高。
在我們的課堂上,老師往往握有“方向盤”,掌控著教學的節奏。雖然老師精妙的問題設計能引發學生的思考,但學生的思路大多在老師的掌控之中。我們的課堂大而復雜,一對一的教學環境難以實現。
駕校學習給我們提供了寶貴的啟示:是否可以更多地放手,給學生時間和空間去自主探尋?想象一個場景,學生手握“方向盤”,掌握著學習的節奏,他們會有一種學習的責任感,明白學習的重要性。
當學生們握住課堂的方向盤,教師該何去何從?教師的角色將轉變為引導與支持。教會他們運用時間的技巧,傳授學習方法,幫助他們攻克重點和難點。這樣,學生們將能夠自行把握教學的進度,自己管理課堂,實現真正的自主學習。
由(康易達心理教育學校整理)提供這一理念的探索和實踐,旨在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學習中找到自我,實現自我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