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叛逆孩子學校>叛逆期孩子帶手機上學:管理與引導的藝術之道
手機成癮與毒品成癮在性質上具有驚人的相似性。它們都具有高度危險性及反復性。當一個人沉迷于手機所創設的環境時,可能會產生各種幻覺,行為變得離奇,原有的道德觀念和是非觀念可能會被拋諸腦后。在這種情況下,常規的說教和教學智慧都難以產生效果。
手機成癮比毒品成癮更具隱蔽性。雖然全社會都重視毒品成癮,容易發現并采取相應措施,但對于手機成癮,社會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尤其令人擔憂的是,許多父母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認為孩子沉迷于手機只是貪玩而已。等到發現孩子深陷手機不可自拔時,往往已經為時已晚。
社會上缺乏真正意義上的“戒手機癮”的場所和有效手段。在面對一位絕望的母親的咨詢時,我們能提供的建議有限。沒有專業的強制手段,僅僅依靠心理醫生的疏導,往往難以達到治療的目的。

在解決中學生“手機成癮”的問題上,防患于未然是關鍵。而家長在這個過程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家長思想上要重視,不能忽視手機的潛在危害。現實中很多家長對此并不重視,甚至把手機當成“帶娃神器”。
家長自身的行為對孩子影響巨大。如果家長本身是重度手機成癮者,難以起到以身作則的作用。很多家長對孩子整體上處于失控狀態,尤其是在農村,留守兒童的問題尤為突出。這種情況為孩子的手機成癮提供了便利條件。家長必須重視自身的行為,加強對孩子的監管和引導。
聯系父母雖是他們使用手機的正當理由,但孩子們真正被手機吸引的,更多的是游戲。在農村,有一部分孩子被送到城區就讀,實行住校制度。我們觀察到,這部分孩子更容易沉迷于手機。君山曾撰文指出,這些孩子因學校住宿制度的不完善,常常在晚自習后,于操場、寢室廁所等隱蔽場所通宵玩手機。家長因一周只見一次,往往難以察覺,等到發現時,問題已十分嚴重。
解決“孩子手機成癮”的問題,家長需多聽取學校老師的意見。與老師保持良好的溝通,是防止孩子手機成癮的關鍵。對于在住宿制學校就讀的孩子,家長應多跑學校,了解孩子的在校狀況。如孩子出現上述問題,家長應考慮讓孩子走讀或換更合適的環境。在君山所在的鄉鎮,每年都有大量學生為了追求優質教育而離開農村,但后續跟蹤顯示,能考取優質高中的寥寥無幾,大多與沉迷手機有關。
若孩子已沉迷手機,但未達嚴重地步,家長可采取常規教育手段進行糾偏,但需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管理叛逆期孩子時,既不能過度嚴厲,也不能放任自流。叛逆期的孩子,越急越叛逆,越管越放肆。應好好引導、陪伴,助其平穩度過這一時期。君山曾遇一女生,初二時極度叛逆,厭學嚴重,通過調整,現成功度過叛逆期,成績穩定。

具體該如何循序漸進?君山建議,可給孩子制定目標。如規定前一周晚餐后兩小時的玩手機時間,并把握好時間點。例如,避開孩子過去常玩的十點后時段,讓他們逐漸與聯系對象分隔開來。第二周再減少時間,直至孩子玩手機在可控范圍內。心理學上的21天效應指出,養成習慣需21天,戒手機也應以此為一個周期,家長需持之以恒。
孩子沉迷手機與枯燥的學習、家庭生活有關。為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家長應豐富自己和孩子的生活,多帶孩子出去見識外面的世界。現實生活中的新鮮事物能吸引孩子的興趣,減少他們對虛擬世界的依賴。
一、破解孩子手機成癮:營造多彩生活環境
要讓孩子遠離手機成癮,關鍵在于為他們營造一個豐富多彩的生活環境。這個環境不僅包含學校的各類活動,更包括家庭的日常生活。家長們可以引導孩子參與家務,體驗養小動物、照顧花草的樂趣。每周安排家庭親子活動,既能放松心情,也能讓孩子在真實互動中感受生活的美好,自然就沒有時間玩手機了。
二、初中生叛逆期沉迷手機怎么辦?

面對初中生叛逆期沉迷手機的問題,家長需采取策略。不要強勢打壓,而應采用懷柔政策,耐心與孩子溝通。講述手機的危害,讓孩子理解父母的關心與擔憂。與孩子協商使用手機的時間和次數,設定明確規則。引導孩子發現手機學習的功能,讓其了解除了游戲外,手機還可以是學習的新工具。尋找替代孩子玩手機的娛樂活動,培養新的興趣愛好,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三、初中生活:學習與成長的階段
初中是中學的重要階段,是向高中過渡的過程。在這三年里,孩子將經歷許多變化和挑戰。家長需要深入了解初中教育的特點,與孩子共同度過這個階段。
四、孩子叛逆期管理:特訓學校的作用
對于有些叛逆期的孩子,特訓學校可能是一個好的選擇。特訓學校能讓孩子從小家庭轉移到學校大家庭,鍛煉自立和集體生活能力。封閉式管理可以減少外界干擾,讓孩子在專注的環境中接受教育。這種方式對家長來說,既能解決忙碌無暇照顧孩子的問題,也能讓孩子在特訓學校得到良好的管理和教育。

結語:用心才能成就一切
作為家長,要真正關心孩子、用心陪伴孩子,任何方法才能發揮效果。如果家長真心為孩子著想,用心去實施上述方法,必定能在孩子叛逆期這個關鍵階段給予他們正確的引導和幫助。記住,方法千萬條,用心第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