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家長需要自己的素質提高
情感溫暖型教養方式比拒絕型、過度保護型、偏愛型更有利于孩子以后的成長,因此,應更多地提倡情感溫暖型教養方式。但同時,我們也知道,父母教養方式與兒童發展二者之間的關系是錯綜復雜的。許多研究表明,孩子既需要家長能夠尊重理解自己、平等相處,又希望得到在學習上的幫助和督促,這要求家長既要掌握淵博的文化知識,又要掌握教養子女的科學方法。
1.父母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父母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他們對子女采取的教養方式。所以,作為父母首先就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特別是農村父母。父母在不斷提高文化修養的同時,還需要學習一些心理學、生理學和家庭教育學的知識,以便更好地了解孩子,用科學的方法有的放矢地教育孩子。另外,父母還應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調查發現,孩子的倔強、溫順、急躁、敏感等性格,都與父母的情緒有著很大的關系。
2.尊重子女,經常與子女溝通交流。
父親平時很少照顧子女的日常生活,很少與子女進行情感交流與溝通,一旦發現子女有不良傾向,多以嚴厲面孔,采取過激的訓斥與打罵。他們這種角色和態度的反差,易激起孩子的困惑和反抗。另外子女在父親長期嚴厲和懲罰中失去自我和自信,永遠難以成熟,誠實平靜,老實被動,不會掩飾自身行為。父親如果態度和善,多與子女進行情感溝通,最易得到子女情感上的應答,使子女的性格朝著外向特征發展。母親多與子女發生細致而瑣碎的交往。子女對母親的情感要求較高,渴求得到母親的慈愛和理解,如果母親不能滿足子女潛意識中的溫暖和理解,接納、肯定和參與,經常面孔冷峻,獨斷專行,過多表達負性情感,易使子女形成倔強的性格特征。
提醒家長應學會尊重子女,認真傾聽子女的心聲,了解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體會他們的思想和感受,在此基礎上對子女實施教育,培養其優質人格。
3.使子女體驗成功,培養其自信心。
自我實現的需要也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之一,對于孩子來說,被表揚和肯定會使他們有一種成就感。所以,家長要注意發現孩子的優點和長處,對他們的點滴進步,及時給予肯定,使其得以強化。孩子的每一點進步若能得到父母的賞識,體驗成功的喜悅,他們將獲得極大的激勵,將會更加努力地去做好每一件事情。這樣也有利于融洽親子關系,有利于子女人格的發展與完善。
4.對子女關愛適度,發展優質人格。
愛是造就孩子健全人格的關鍵因素。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一般都具有活潑開朗的性格,富有同情心,有較好的人際關系,有較強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責任感。所以,父母應多給予子女溫暖和理解,給予子女更多的愛,使他們有一種安全感和歸屬感。
父母對子女的愛應該是是愛與嚴的統一,而不應是“溺愛”。大量教育實踐充分證明,沒有嚴格要求,就不會有成功的教育。因此,一個想把子女教育成才的父母,一定要把自己對子女的愛上升為嚴格要求,根據子女的年齡特點和教育任務,對子女提出明確、合理的要求,并堅持一貫的原則。
總之。家庭因素對孩子的個性產生重要影響,為此應該努力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以促進孩子個性的健康發展,避免不良個性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