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叛逆孩子學校>廣東廣州叛逆青少年教育學校:如何幫助叛逆少年走上成長之路?

陳樹人(1884-1948),廣東番禺的杰出政治家和畫家。他與高劍父、高奇峰共同開創了嶺南畫派,被譽為“嶺南三杰”。受命于孫中山,陳樹人在中華革命黨美洲加拿大總支部擔任部長。回國后,他曾在擔任多個重要職務。盡管政務繁忙,他仍堅持繪畫,以山水、花鳥、走獸聞名于世。
居巢(1811-1889),廣東番禺的清代畫家。他對詩文書畫有著深厚的熱愛,曾受宋光寶等人的影響,注重花鳥寫生。他與弟弟居廉一同對景寫生,作品多以蔬果野花為主題,風格輕描淡寫,澹逸清華,為嶺南畫派的創立奠定了基礎。

居廉(1828-1904),廣東番禺的著名國畫畫家。他擅長花鳥、草蟲及人物,尤其以寫生見長。居廉初時學習宋光寶和孟麗堂,后吸收各家之長,自成一家。他的筆法工整,設色妍麗,在繼承和發展惲壽平沒骨畫法的基礎上,廣泛運用了撞水和撞粉法,為“居派”藝術增添了新的篇章。
黎雄才(1910-2001),廣東肇慶的當代國畫家和美術教育家。他是嶺南畫派的杰出代表。黎雄才的作品在三十年代初即獲得國際認可,其《瀟湘夜雨》榮獲比利時國際博覽會金獎。他的巨幅山水畫氣勢渾厚,自具風貌,被評論界稱為“黎家山水”。

本章介紹蘇仁山、熊景星、丁衍庸和譚華牧等畫家。蘇仁山(1814-1850),廣東順德的清代畫家,自少受書畫的熏陶,厭惡傳統觀念,追求個性解放。熊景星是清朝的國畫家和書法家,工于詩文,尤以書畫見長。丁衍庸是現代著名國畫家、油畫家、篆刻家和美術教育家,擅長西畫和中國畫,有“東方馬蒂斯”之稱。譚華牧是廣東臺山的畫家和教育家,曾在日本學習西洋畫,并創辦美術學校。這些畫家各具特色,為中國的繪畫藝術做出了重要貢獻。民國藝術巨匠趙獸生平及藝術成就
在民國年間,一位藝術天才踏上了他的藝術征途,他就是趙獸。趙獸早年歷任上海藝術大學西畫系主任兼教授,其藝術才華深受學校賞識。他還在上海新華藝術大學及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擔任教授,為培養新一代藝術家傾注心血。
隨著廣州的淪陷,趙獸流亡到澳門,繼續他的藝術追求。這個時期的趙獸,雖身處逆境,但藝術之心不曾動搖。抗戰勝利后,他重返廣東,擔任廣東省立藝術專科學校美術科教授,為廣東的藝術界注入了新的活力。四十年代末期,他再次前往澳門,從事美術活動,并曾擔任澳門美術研究會名譽副會長。

1956年,趙獸返回廣州定居,同年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廣東分會,開始了新的藝術生涯。他的油畫作品廣受好評,其中《春耕》被中國美術館收藏,這是他藝術生涯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趙獸(1912-2003),原名趙偉雄,廣東省高要縣人。他的藝術之路可謂曲折而豐富。1927年,趙獸考入廣州市立美術學校,畢業后赴上海深造。在上海藝術專科學校學習期間,他展現出了卓越的繪畫天賦。

1931年畢業后,趙獸東渡日本留學,1933年赴日本學畫。他在川端畫學校、日本大學藝術科以及前衛洋畫研究所學習,深受日本現代藝術的影響。作為“中華獨立美術協會”的主要畫家之一,趙獸的藝術成就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趙獸的藝術生涯豐富多彩,他的藝術之路充滿了傳奇色彩。他的藝術作品,尤其是油畫作品,廣受贊譽,為中國美術界留下了寶貴的遺產。他的生平經歷,為我們展示了一位偉大藝術家的堅韌與執著,也讓我們更加深入地了解民國時期的藝術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