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城歷史上的杰出名人
一、近代政治巨頭——袁世凱
袁世凱(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字慰亭,號容庵,河南項城人。作為北洋軍閥的領導人,他在辛亥革命后成為中華民國首任大總統。在位期間,他積極發展實業、統一幣制,創立近代化司法和教育制度。在楊度等立憲人士的鼓惑下,他復辟稱帝,歷史留下了復雜的評價。
二、功勛顯赫的軍事家政治家——李崇

李崇(公元454年~525年),字繼常,北魏頓丘人。他襲爵陳留公,為北魏高祖、世宗、肅宗三朝元老,歷任八州,五拜都督將軍。李崇政績顯赫,戰功卓著,堪稱一代名臣。他多謀才,尤擅軍事,在齊國犯邊之時,被詔為將軍、荊州刺史,鎮守洛州(今陜西洛南縣東南)。
三、春秋時期的儒士——陳亢
“南頓侯”陳亢(約公元前508——前430),字“子元”,春秋時頓子國(今項城市南頓鎮)人。他十八歲入孔門,后隨孔子周游列國,以儒士身份在衛國任職。他的事跡在河南郡志中有詳細記載。
四、記憶力驚人的文士——應奉
應奉,字世叔,約生活于東漢中期,南頓上頭村人。他從小記憶力特強,讀書“五行并下”,記事處人,過目不忘。據說二十歲時,他為“決曹史”抄錄全郡罪犯名單報送刑部,所有經歷的事情都能記憶猶新。
五、青幫幫主與昆曲名家——袁克文
袁克文(1889-1931),字豹岑,號寒云,河南項城人。他被譽為民國時期“天津青幫幫主”,是袁世凱的次子。袁克文精通書法繪畫,喜好詩詞歌賦,還極喜收藏書籍。除此之外,他在昆曲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詣。
六、收藏界的巨擘——張伯駒
張伯駒生于1897年,河南項城人。他積極征購古代文物字畫,使許多流落于社會的優秀文化遺產得以保存。伯駒先生是國內首屈一指的收藏大家,素有“好好先生”的美譽。
七、政壇要員與內閣大臣——張鎮芳

張鎮芳(1863—1933),河南項城閻樓人。他歷任天津道、長蘆鹽運使、湖南提法使等職。民國成立后,任河南都督兼民政長。張鎮芳曾支持袁世凱復辟帝制,并參與張勛復辟,任內閣議政大臣。
八、戰功卓著的官員——袁保慶
袁保慶(1825-1873),字篤臣,號延之,河南項城人。他是袁世凱的嗣父,幼承家教,學業突出。后跟隨叔父作戰捻軍,戰功卓著,官至江寧鹽法道。袁保慶一生忠誠履職,為國家和民族做出了重要貢獻。
一、高梅閣——清代女詩人的卓越人生
高梅閣,名芳云,自號“荊布老人”,生于1783年,卒于1860年,是項城人士,清代著名女詩人。她出生于一個書香門第,父親高玉麟是貢生,兄弟亦皆為舉人或進士。梅閣女士的才華并未被傳統的功名所束縛,她自幼好學不倦,與兄弟共硯讀書,卻更留心日用倫常之道。
二十二歲時,高梅閣嫁入張家,盡管張家世代習武不習文,但她并未放棄自己的文化追求,而是藏起文墨,操持家務。她的生活雖然平凡,但對文化的熱愛和對家庭的責任感使她成為一位杰出的女性。
二、袁保齡——清朝的才子與英才
袁保齡,字子久,又名陸龕,出生于河南省項城縣。他是咸豐、同治年間欽差大臣袁甲三次子,袁世凱的叔父。他的一生充滿了榮耀和成就。1862年中舉人后,袁保齡曾隨其父鎮壓過捻軍。1866年,年僅25歲的他任清朝廷內閣中書侍讀。因編纂《穆宗毅皇帝實錄》有功,1877年,袁保齡被賞戴花翎,官銜升為四品。
三、袁迪新——豪門之女的人生軌跡
袁迪新,出生在河南彰德的袁府,是段祺瑞的妹妹段式巽的獨養女兒。她的家族背景深厚,祖父是袁世凱的弟弟之一。在深深的袁家大院里,袁迪新度過了她的成長歲月。她的生活充滿了家族的榮耀和歷史的沉淀。
四、《叛逆者》的角色與演員

在備受矚目的電視劇《叛逆者》中,有一群才華橫溢的演員為我們呈現了精彩的角色。
陳偉棟飾演趙京隆,宿宇杰飾演胡道義。焦剛飾演王志,李培銘飾演高橋。張楊飾演張秘書,夏銘浩飾演福安。還有沈曉海飾阿木,薛亦倫飾池田英介。孫斌飾徐彬,石強飾老黃。
其中,朱孝先是一位銀行家兼慈愛父親,由(演員名)詮釋。他在亂世中盡能力保護女兒朱怡貞,卻在發現女兒從事地下工作后驚恐擔心。孟一角則由(演員名)扮演,他原是部隊上尉軍官鄺惠東,被陳默群送往德國留學后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