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叛逆孩子學校>揭秘戒網癮學校魔鬼課表:每天16小時治療為何引發爭議?
強制晨跑、軍姿站立、隊列訓練構成清晨必修課。學生需在教官呵斥下完成高強度體能訓練,據多名學員透露,未達標者會被罰做俯臥撐或深蹲。這類軍事化訓練宣稱"磨煉意志",實則通過身體折磨建立絕對服從機制。
所謂"心理輔導"實為群體批斗大會。學員被要求當眾懺悔網癮"罪行",心理教師運用貶低式話術摧毀自尊。部分機構引入偽科學檢測,將正常游戲行為診斷為"網絡中毒",為后續強制治療提供"醫學依據"。
下午時段安排高強度體力勞動,包括搬運建材、耕地種菜、打掃衛生等。某機構課程表顯示,學員需完成日均6小時勞動指標。這種勞動改造被包裝為"行為矯正",實則利用生理疲憊壓制反抗意識,同時為機構創造額外收益。

晚間組織強制集體觀影、寫思想匯報、家長連線。播放內容多為戒網成功案例和網癮危害紀錄片,刻意營造信息繭房。學員信件需經教官審查,通話內容被全程監聽,徹底切斷與外界正常聯系。
夜間宿舍實行全時段監控,部分機構安裝紅外報警裝置。據維權家長提供的視頻證據,某校舍采用鐵門反鎖設計,消防通道被焊教。更有多家機構涉嫌非法使用電擊治療,在深夜對"不配合"學員實施懲罰。
這類課程表暴露三大問題:違反《未成年人保護法》的輔導行為、缺乏資質的"心理治療"、以及突破醫學倫理的強制措施。2023年教育部專項整治數據顯示,78%的戒網癮機構存在教學資質不全問題。專家指出,真正的網癮干預應建立在科學評估和自愿基礎上,而非暴力規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