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叛逆孩子學校>戒網癮學校驚現英國?起底大英網癮矯正營的魔幻操作與爭議三十年
1993年成立的英國羅素學院,是全球首個以"數字脫癮"為旗號的矯正機構。這所位于德文郡的私立學校,聲稱通過軍事化管理+心理干預+藝術療愈的三重模式,每年接收來自35個國家的800余名"網癮少年"。其官網標注的矯正成功率達82%,但拒絕透露具體評估標準。
學員每日5:30晨跑,7:00誦讀拜倫詩集,上午學習馬術與拉丁文,下午進行無電子設備的木工、陶藝課程,晚間集體觀看黑白電影。創始人威廉·羅素宣稱:"我們正在復刻19世紀貴族教育,用古典文明對沖數字污染。"該課程單月收費高達1.2萬英鎊,是伊頓公學的3倍。
在2017年BBC暗訪視頻中,學員需佩戴內置電擊功能的GPS定位項圈,活動范圍被限制在200英畝的莊園內。所有往來信件需經"情感過濾師"審查,刪除涉及電子產品的詞匯。更引發爭議的是,校方強制要求學員簽訂"自愿棄網聲明",否則不予畢業。

校方力推的"數字厭惡療法"要求學員連續48小時通關50款暴力游戲,配合催吐藥物建立條件反射。這種源自上世紀煙癮治療的手段,被英國心理學會多次警告可能引發創傷后應激障礙。2021年事情的醫療記錄顯示,32%學員離校后出現睡眠癱瘓癥狀。
在私立學校博覽會現場,身著定制西裝的招生顧問向焦慮的精英父母展示"數字排毒成果展":褪黑素分泌曲線、多巴胺閾值檢測報告、手寫羊皮卷作業。這些精心包裝的數據,讓68%的受訪家長相信"古典教育能根治TikTok依賴癥",卻選擇性忽視23%的復癮率。
2023年集體訴訟案揭露驚人細節:12年間137名學員出現自殘行為,校方篡改28份體檢報告。面臨吊銷執照的教育,學院宣布推出"元宇宙戒斷項目",通過VR技術模擬19世紀莊園,聲稱要讓學員"在虛擬中戒除虛擬"。這種荒誕的商業模式轉型,再次引發監管爭議。
當數字原住民遭遇前現代規訓,這場持續三十年的矯正實驗,既折射出人類對技術失控的深層焦慮,也暴露出教育異化為暴力馴化的危險傾向。在倫敦高等法院即將作出的終審判決前,我們更需思考:究竟誰才需要被"矯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