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叛逆孩子學校>叛逆孩子帶酒進校園:應對策略與心理干預方法
△網絡圖片揭示的隱秘世界
曾經那個乖巧聽話,成績優異的女孩,如今卻變得讓人陌生。進入初二后,她仿佛變了一個人,抽煙喝酒、鬧自殺,甚至亂搞學校秩序,這究竟是怎樣一個青春期叛逆的故事?
媽媽無奈地向醫生述說,這個15歲的女孩情緒陰晴不定。有時她把自己關在房間里,覺得生活無意義,甚至用刀割自己的手腕。但有時候,她又表現得異常亢奮,抽煙、喝酒,甚至發生性行為。這是青春叛逆的正常表現嗎?

謝健主任指出,這樣的病例在門診中屢見不鮮。這些孩子需要的不僅僅是簡單的心理輔導,而是專業的心理治療。他們的家長需要意識到,孩子表現出的可能是更嚴重的心理疾病——雙相情感障礙。
什么是雙相情感障礙呢?簡單來說,就是情緒在高興和低落兩個極端之間頻繁波動。有時候他們躁狂得像個詩人,有時候又抑郁得像個哲學家。在心理醫生的眼里,他們是病人,需要得到專業的治療。
對于叛逆期的孩子來說,住校是否合適呢?在很多住宿生中,由于和父母缺乏親子溝通的機會和時間,叛逆期的問題可能會比通勤生更嚴重。
住校帶來的弊端不容忽視:
1. 與家長溝通減少,親子關系可能變得更加陌生;

2. 生活上的照顧不如家中周全,健康問題可能因此被忽視;
3. 對于缺乏自律的孩子來說,寄宿可能等于放飛,隨之而來的是一系列問題,如手機依賴、游戲成癮、早戀、抽煙喝酒等。
這個15歲的女孩的故事,讓我們對青春叛逆有了更深入的認識。這是一個關于成長、關于掙扎、關于心理疾病的故事。讓我們關注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時發現并治療他們的心理疾病,避免遺憾發生。關于孩子是否適合寄宿制學校的深度探討
寄宿制學校無疑是培養孩子自律性的好地方,但這并不意味著所有孩子都能在那里自然而然地培養出自律。若孩子本身沒有一定的自律能力,在相對自由的環境中反而更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如手機和游戲。若孩子尚未具備自律的基石,建議家長慎重考慮。
初中階段的孩子往往缺乏自我照顧能力,特別是在現今獨生子女居多的情況下。身體素質不佳,加上學校伙食可能無法滿足每個人的口味,可能會導致孩子長期處于一種身體“亞健康”的狀態。挑食和依賴零食的習慣更會對孩子的身體造成長遠的影響。家長在考慮寄宿制學校時,孩子的身體素質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

住宿生活如同小社會,性格外向、開朗的孩子更容易化解矛盾、紛爭。相反,性格內向的孩子可能會成為被欺負的對象或積壓不良情緒,導致心理問題。初中階段是孩子身心變化最為劇烈的階段,上述問題可能會更為突出。家長在選擇寄宿制學校時,應充分考慮孩子的性格特點。
進入青春期的男孩子,獨立和成人意識顯著增強,渴望與同齡人為伍。家長在面對孩子叛逆期抽煙喝酒的問題時,應給予孩子足夠的自主空間,鼓勵其多交朋友,加強現實生活中的辨別是非能力。父母要與孩子進行心靈溝通,傾聽其心聲,并在信任與尊重的基礎上給予適當引導。
青春期是孩子尋求獨立的過程,家長應克制想管孩子的沖動,對孩子的成長放手。要多聽孩子的意見,讓孩子當家做主。與此家長的榜樣作用至關重要。父母的影響力來自于過去對孩子的教育積淀和自身的榜樣作用。青春期也是家長自我成長的重要機會,良好的親子關系有助于孩子的成長。
決定是否讓孩子寄宿學校是一個涉及多方面的決策過程。除了上述提到的自律能力、身體素質和性格因素外,家長還需要考慮孩子的社交能力、興趣愛好等多方面因素。家長需要不斷學習,以更好地理解和應對青春期的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