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叛逆孩子學校>戒網癮學校背后的暴力矯治:肉體懲罰與精神控制的黑暗真相
2000年代起,中國涌現數百家戒網癮機構,以軍事化管理、封閉式訓練為賣點。這些學校宣稱通過"特殊手段"矯正青少年網絡成癮、叛逆等問題,每年收取數萬元費用。然而多地事情其采用電擊、輔導、藥物注射等非法手段,形成以暴力為核心的"矯治產業鏈"。
山東臨沂網戒中心曾使用DX-IIA電休克治療儀,對學員太陽穴施加30mA電流,美其名曰"行為矯正"。實際這是未經倫理審查的非法人體實驗,受害者出現失禁、癲癇等后遺癥。2016年衛生部雖叫停電擊療法,但部分機構改用低頻脈沖儀變相實施。
前豫章書院學員證言,教官用龍鞭(鋼筋包膠皮)抽打臀部至血肉模糊,冬季強迫沖冷水澡導致肺炎高發。更有"教亡訓練":讓學員背負20公斤沙袋在40℃烈日下暴走,直至脫水昏迷。這些行為已涉嫌故意傷害罪。

通過剝奪睡眠(每天僅睡4小時)、強制懺悔、當眾羞辱等手段摧毀學員自尊。某機構要求學員跪爬通過"狗洞"進入教室,背誦《服從守則》500遍。心理學專家指出,這種集體性PUA會導致創傷后應激障礙,部分受害者出現終身社交恐懼。
超過80%的戒網癮學校存在限制人身自由行為,江西某校甚至在圍墻安裝高壓電網。家長簽訂的"全權委托書"成為免責工具,曾有學員出逃被保安打斷肋骨。由于證據滅失、司法鑒定困難,多數案件止步于治安處罰。
這些機構多注冊為"教育培訓公司"或"心理咨詢機構",實際由退伍軍人、社會人員運營。教育部門推諉無管轄權,衛健部門難以界定治療行為,市場監管僅查營業執照。部分地方甚至將其作為維穩工具,形成保護傘網絡。
超七成家長知曉暴力矯治仍選擇簽約,認為"總比坐牢強"。某母親哭訴:"送進去孩子恨我,不送整個家就毀了。"這種代際矛盾被商業機構異化為盈利工具,最終釀成多起學員自殺、弒親的極端案例。
2021年新修訂《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確禁止輔導,但實施細則仍待完善。民間組織建議建立網癮矯治機構白名單制度,強制安裝監控聯網公安系統。更重要的是推動建立科學的網絡成癮診斷標準,目前全球僅韓國將其列為精神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