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叛逆孩子學校>戒網癮學校背后的暴力陰影:家長如何識別與應對?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現存200余所"戒網癮"特殊教育機構,每年接收超萬名青少年。這些機構以"軍事化管理""行為矯正"為宣傳點,但近年來頻繁曝出限制人身自由、輔導虐待等惡性事情。2021年央視調查顯示,37%受訪者承認在戒網癮學校遭受過暴力對待,這一現象已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多數違規機構通過虛假宣傳吸引家長,承諾"三個月根治網癮"。實際運作中采用全封閉管理模式,強制收繳通訊設備,建立嚴密監控體系。內部教官多由退伍軍人或社會人員組成,采用電擊治療、輔導蹲跳、言語侮辱等極端手段。部分機構甚至偽造"學員感謝信"來欺騙家長。
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確規定禁止輔導虐待未成年人,《精神衛生法》要求醫療行為必須由專業醫師實施。但多數戒網癮學校既無醫療資質,也無教育許可,僅注冊為咨詢公司。2023年鄭州某機構因非法拘禁學員被判賠償28萬元,負責人被追究刑事責任,此類判例正在形成司法震懾。

家長應警惕具備以下特征的機構:1.承諾100%戒斷率 2.要求簽訂免責協議 3.禁止隨時探視 4.收費項目模糊 5.宣傳"痛苦療法"。正規心理治療機構應具備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治療過程有明確記錄,且允許家長全程參與。建議通過教育部官網查詢學校資質,必要時向當地衛健委求證。
發現異常情況應立即報警并保留證據:1.拍攝孩子身體傷痕 2.保存繳費憑證 3.收集其他學員證言。可同步向教育局、市場監督管理局、衛健委等部門投訴。若涉及人身傷害,可依據《民法典》第1188條主張民事賠償。目前已有專業律師團隊提供公益法律援助,如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中心年均處理相關案件20余起。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日屏幕使用時間不超過2小時。家長應建立家庭用網公約,通過安裝過濾軟件、設置使用時段等技術手段輔助管理。對于已出現網癮癥狀的青少年,建議優先選擇三甲醫院心理科進行專業評估,采用認知行為療法等科學干預手段。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數據顯示,正規治療的網癮戒斷成功率可達68%。
2023年教育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專門學校建設和專門教育工作的意見》,明確要求建立辦學評估機制。建議公眾通過12345熱線舉報可疑機構,媒體應加強輿論監督。北京師范大學研究團隊正在研發網癮評估國家標準,未來將通過分級干預體系替代簡單粗暴的強制戒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