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叛逆孩子學校>戒網癮學校接連倒閉!是時代進步還是行業崩盤?
2009年央視事情楊永信電擊治療網癮事情后,這類機構就陷入輿論漩渦。據《中國青少年網癮報告》統計,2010年全國有300余家戒網癮機構,到2023年僅剩不足30家。鄭州某知名機構負責人坦言:"現在家長寧愿送孩子去心理診所,也不相信所謂軍事化管理。"
全封閉式戒網癮學校每月收費普遍在1.5-3萬元,是普通寄宿學校的8-10倍。某機構課程表顯示,除軍訓、心理輔導外,竟包含高價"腦波治療儀"項目。知情人士透露,這些設備多是三無產品,單臺采購價不足萬元,收費卻高達每小時800元。
2021年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確規定"不得以戒除網癮為由輔導未成年人"。2023年教育部等六部門聯合開展專項整治,僅上半年就關停違規機構47家。北京某法院判例顯示,因不當管教導致學員傷殘的機構,需承擔醫療費及精神損害賠償共計128萬元。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數據顯示,62%的送戒家庭屬于中產階層。上海心理咨詢師李敏指出:"這些家長往往用機構托管代替家庭教育,有位母親甚至把12歲孩子送進機構只是因為孩子周末打游戲不練鋼琴。"
三甲醫院開始設立"網絡成癮專科門診",采用認知行為療法配合家庭治療。廣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數據顯示,接受正規治療的患者復發率僅23%,遠低于戒網癮學校的67%。部分學校試點"數字素養課程",教學生科學管理屏幕時間。
現存機構紛紛轉型"青少年成長營地",推出野外拓展、藝術療愈等項目。但業內人士透露,約60%機構仍在變相進行強制管理。某機構將"電擊室"改名為"生物反饋治療室",實際仍在沿用舊設備。
韓國政府推行"網絡關機日",每月第三周全民減少上網;德國建立"數字排毒"森林營地,通過自然療法幫助青少年。這些做法為我國提供了新思路——戒網癮不應是暴力矯正,而需構建家庭、學校、社會協同的生態系統。
